logo
大王椰子
分隔線
大王椰子 莖的底部長出的不定根 莖上留二次大戰時彈孔
*

科名 : 棕櫚科

學名 : Roystonea regia

別名:文筆樹、王棕、假檳榔、皇冠棕櫚

原產地:古巴、牙買加及巴拿馬,1901年引進台灣

辨識重點

 

莖
  1. 常綠大喬木,高度可達20~30公尺,莖幹黑白色,直立、光滑、無分枝,頂端叢生好幾片大葉子。
  2. 幼時莖的基部膨大,隨著生長而漸漸向上變為粗肥,形狀類似打棒球的棍棒。
  3. 樹幹頂部近葉處為綠色,其餘部份呈淺灰色,中、下方樹幹較粗,膨大部分是含水多的地方,是為適應旱地生活。
  4. 樹幹上留下一樹葉掉落的痕跡,形成一圈圈的橫紋,也就是「葉痕」。算一算葉痕的數目,就可以知道這棵椰子樹的樹齡了!
  5. 在環境不佳的地方,為吸收水分,莖底部常長出一些不定根。
葉
  1. 大王椰子四季常綠,葉子是羽狀複葉,互生,葉鞘綠色,表面光滑,最長可達3米。
  2. 葉螺旋形排列於樹幹頂部,形成外形略為凌亂的樹冠單葉。
  3. 每棵大王椰子葉片的負荷量是一定的, 新葉生出後就要掉下另一片老葉, 片掉落後在莖上留下明顯的環紋。
花
  1. 穗狀花序,雌雄同株。
  2. 每年 10 至翌年 5 月會從葉鞘中抽出 30~60 公分的花穗,初時裹於一圓筒形之佛燄苞內,佛焰苞未開花前呈球棒狀,白色或乳白色。
  3. 夏季開花,花為白色。雄花較長約 6~ 7 公分,為蜂類的蜜源食物。
果實
  1. 核果,闊卵形,長 1.5 公分,1 側膨大,果為暗紅至黑紫色。
  2. 外果皮為纖維,內含 1 個種子,種子卵形,含油分,結實量豐。
用途
 
  1. 台灣公園、庭園的主要景觀植物,各都市也常以大王椰子作為街道行道樹。
  2. 許多地區將大王椰子排列種植,除有莊嚴隆重的景觀感覺外,還兼具引導路線的功能。
特殊人文
 
  1. 是古亭國小的校樹。歷經二次大戰的洗禮,歷經二次大戰的洗禮,仍屹立不搖。仔細找找,仍可在大王椰子的莖部找到當時留在上面的彈痕。
  2. 日據時期的據說日據時期在台大校園裡選擇種植大王椰子的理由,是因為大王椰子棕櫚類植物中樹形最高大雄偉,還有他的生長點在上方,不分支可以長得高聳挺拔。因此日治時期的台北帝國大學(台灣大學前身)便在校園裡以大王椰子作為行道樹,象徵帝國權威,高高在上不可冒犯。
  3. 掉落的葉片,曾是昔日兒童天然的交通工具,乘坐在上,同伴合力拉抬,樂趣無窮。葉子,咖啡色的葉鞘部分,可「撕、剪、割」成帶狀用以編成小籠球,是兒童的天然玩具,也曾是老阿嬤時代,拿來做扇子的質材。

分隔線

back 回植物步道 回植物一覽 學習單 top

 

結尾背景
Copyright © 2014 臺北市大安區古亭國民小學 版權所有
校址:10647 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01號 電話:(02)2363-9795
古亭國小校園植物網校園認證 網站導覽 工作團隊 相關網站 QR-code 網站緣起 認識植物 植物步道 植物一覽 教學資源